微助教
功能
手机版
博客
登录
注册
功能
手机版
博客
登录
注册
“教”而不思则罔 ——直击反思性教学
2019-03-19
来源:郑金洲, 吕洪波
博文>>>
http://url.cn/5bsYVs6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国内知名的教育改革家李镇西曾有过一段著名的论述:对一个教师来说,推动其教育事业发展的应该有两个轮子,一个叫做“情感”,一个叫做“思考”。
下文将具体讲解反思教学的五步骤↓↓↓
(一)反思教学现状,发现问题。
这方面可采用的方法主要有五种:一是
叙事法
,参与教师(指参与反思性教学的教师,下同)向别人讲述自己的教学故事,在讲故事过程中发现自己教学的问题或请别人发现自己的问题。二是
微型教学
,观看自己教学的录像带,在专家或他人的帮助下发现自己的不足(这两种方法主要用于发现教师自己的教学缺陷)。三是
观察实况
,发现教学中需要改进之处。四是
讨论
,对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达成共识。五是
文献检索
,从学生作业,教学计划,教学理论文章等中发现问题(后三种方法主要用于发现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反思性教学小组要对参与教师或其他人发现的问题反复论证,以便准确地把握。这一过程,特别有利于增强参与教师发现问题的本领。
(二)进行目的一手段分析,提出假说
反思性教学的目的与要解决的教学问题的关系比较复杂。一方面,着手解决的问题不同,达到的目的可能两样。因此,在进行目的一手段分析之前,还需要进一步明确问题。教学中的问题可以从三方面审视:一
是真问题与假问题
。所谓真问题即客观存在的,有研究价值的,且在当时情况下有可能解决的问题。相反,有一个必要条件,不能满足的便是假问题。二
是个别问题与普通性问题
,个别问题是在相对小的范围中存在的问题,如个别学校或个别教师的教学,而普通性问题是在较大范围内存在的问题。三是
感性问题与理性问题
,感性问题是只能把握其现象的问题,理性问题是能用概念描述并能揭示其实质的问题。一般来说,应当选择真问题而不是假问题,理性问题而不是感性问题(或者将选择的感性问题转化为理性问题)。至于是选择个别问题还是普通问题,这取决于参与教师进行反思性教学的目的。
(三)制定教学计划,将假说具体化
反思性教学计划与操作性教学计划有一定的相似性,尤其在形式上。但反思性教学计划实质上是研究计划。因此客观存在与操作性教学计划有三个明显的区别:一是在
教学要求(目标)
上,操作性教学计划通常只有发展学生的要求。而反思性教学计划不仅有发展学生的要求,还有发展教师的要求与解决特定教学问题的要求。二是
要将假说落实到教学的各个环节
。即将前述解决教学问题的办法,尽可能地具体化,变成可操作的步骤,根据情况逐步落实到相应的教学阶段,使假说在全部教学过程中得到检验。三是
反思性教学的过程是完整的研究过程
,包括准备阶段(组建反思性教学小组,实验对象的选定,研究设置的购置等),实施阶段,(教学计划的制定,进行课堂教学,收集有关资料等),成果物化阶段(统计处理收集的资料,撰写研究报告或反思性文章等),终结性反思阶段(反思全部过程与结果等)。
(四)实施计划,进行教学
在反思性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按照教学计划要求观察教学过程,收集证实或证伪假说的材料。
(五)分析和处理材料,得出初步结论,写出反思性日记或论文,实验报告等
这是一个相对完整的反思性教学周期。经过若干次循环,教师会学会从选题中验证假说以及形成研究结论的全过程,从而成为遇到教学问题能用科学办法解决的学者型教师。
教育思考使教师明确自己的教育方向,科学而理性地设计、实施自己的教育,同时不断地总结、提炼、升华自己的教育实践。我们应当做反思型的教师,带着一颗思考的大脑从事每天平凡工作的教师,通过思考、解剖自己日常教育实践而不断超越和提升自己教育境界。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欧亚教师发展中心,原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处理,我们将立即更正和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来自公众号“酷学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