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BNU教师发展中心、论文网
本文共2339字,阅读大约5分钟
大媛说:怎样理解讨论法,如何把讨论法更好的运用在教学中,给伙伴们推荐这篇博文供参考~
如何使用讨论式教学法
一.准备讨论
1.大家提前获得相关资料
2.模拟讨论
3.确定讨论的基本原则
4.要求学生系统地、批判地提前阅读材料
5.澄清期望和目的(即说明采取讨论的原因和目的)
二.开始讨论
1.讨论开始时应当避免的错误做法:不要讲解,不要模糊不清,不要有任何偏向,不要害怕沉默,不要误解沉默。
2.宣布讨论原则。
3.询问所做的准备工作。
围成圆圈,让所有发言者都能听见(包括看见。圆圈有神奇效果,因为面对面的交流,能让讲者声情并茂,如临其境,更能让听者专心致志,积极思考。)
三.通过提问、倾听和回应来进行讨论
1.提问的类型:要求讲出更多证据,要求进一步澄清,开放式,把各个发言联系起来,假设,因果相关,概括总结。
2.倾听:学生成对倾听训练,听出主题,专门的倾听。
3.回应:非提问的回应,肯定,用沉默来回应(迟延回答有益于学生自己开动脑筋)。
学生之间对话训练。
四.通过创造性分组使讨论持续进行
1.改变小组的大小:松散型漫谈小组,组织型漫谈小组,组织小组讨论的一些基本方针。
2.向大组报告的策略。
3.旋转舞台。
4.扮演不同的角色。
给讨论注入活力:戏剧表演式讨论,绘画式讨论,电子邮件式讨论。
五.跨越性别差异的讨论
(讨论中注意男女差异和平等的问题)
六.让学生的发言保持平衡
1.当一些学生说得太多时,怎样算是说得太多,为什么一些学生会说得太多。
2.当学生默不作声时,怎样算是说得太少,为什么一些学生说得太少。
七.让教师的发言保持平衡
1.当教师说得太多时
2.为什么教师说得太多
3.当教师说得太少时
4.为什么教师说得太少
讨论式教学法的心理学依据
1.社会互赖理论
讨论式教学法最直接的理论来源是社会互赖理论。社会互赖分为积极互赖(合作)和消极互赖(竞争)两种。积极互赖产生积极互动,个体之间相互鼓励和促进彼此的学习努力。合作中的共同目标能促使个体在追求目标实现的过程中保持积极的互动方式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共同促进目标的实现。在进行讨论式教学法的过程中,每一小组学生都是一个团体,为了维护小组的荣誉,实现小组的共同目标,如争取第一个发言,获得老师的奖励的等,小组成员之间会相互团结,相互依靠,使他们互勉、互助、互爱,增进彼此间的友谊,同时也为个人发展提供动力。
2.需要层次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中最高层次的自我实现需要包括自我提高、求知欲的满足等,这是促使学生爱学习的最重要的几种需要。讨论式教学法开展,增加了学生互动,建立了友谊,满足了学生爱的需要。在讨论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自我表现,平等对话,获得他人认同的机会,满足了其对归属感和自尊感的需要,从而产生学习的动力与兴趣,激发了全体学生的求知欲。
3.最近发展区理论
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将之界定为:“‘实际发展水平’(独立解决问题)和‘潜在发展水平’(成人引导或与其他能力较强的同学合力解决问题)之间的距离。”最近发展区”的创造不仅体现在在教师的教学之中,同样也体现在与较强同伴的合作之中。在他看来,儿童间的合作活动之所以能够促进成长,是因为年龄相近的儿童可能在彼此的最近发展区内操作,表现出较单独活动时更高级的行为。在讨论过程中,学生之间相互争论、磋商、讨论、协调,讨论的结果有可能使原来确定的、与当前所学概念有关的属性增加或减少,各种属性的排列次序也有可能有所调整,并使原来多种意见相互矛盾且态度分成的复杂局面逐渐变得明朗、一致起来。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概念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最终完成对所因此。因此,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讨论法进行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形成与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4.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提出的社会学习理论强调,学习不完全来源于直接的经验和强化,也来源于对榜样的观察和模仿。观察学习的一个关键机制就是替代性强化,即别人因某种行为受到的外部奖励激励了观察者做出相同的行为、得到强化的意愿。这是一种通过认识和个体的能动调节起作用的动力机制。在实施讨论式教学法的过程中,每个讨论小组内组员的异质性使得每个人都可能在某方面成为其他人的榜样。这种相互观察学习和替代性强化达到了使学生相互学的目的,较之传统的教学法更全面、更现实、更有效。
5.认知发展理论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认知发展理论。这一理论认为,社会经验知识――语言、价值、规则、道德和符号系统――只能在与他人的互相作用中才能习得。当个体在环境中进行合作时,产生了社会认知上的冲突,进而导致不平衡现象,此现象反过来又激发个体认知上的发展。在讨论过程中,学生通过思维的碰撞产生认知冲突,有利于问题的高效率解决以及学生自身思维能力的提高。
如果您有关于讨论式教学法在学科教学活动中的实际应用,欢迎在文末留言或者投稿分享哦,期待您的来信哦。投稿邮箱华师田媛:tianyuan@teachermate.cn
本节摘自:
杨国华.讨论式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M].福建:厦门学大出版社,2014.(6):27-31,110-113
伍新春,管琳著:《合作学习与课堂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郑金洲主编:《教育方法应用指导》,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张景焕主编:《教育心理学》,山东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本文部分内容转载自公众号“北师大教师发展中心”及论文网,酷学实验室获授权编辑发表,欢迎分享到朋友圈,其他公众号和媒体转载请联系作者取得授权。
扫码关注“酷学实验室”
(微信号:Cool_L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