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考试的策略(含8大要素)

文 | 芭芭拉•格罗斯•戴维斯

本文共1841字,阅读大约4分钟

博文>>>http://url.cn/5IPHP9L

设计考试


大媛说:考试是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师生在完成一个学期教与学行为过程后检验成效的一种手段。1月刚好考试月,所以大媛借此时机向各位老师分享关于设计考试的策略。如果您有不同的想法建议,欢迎下方留言区讨论哦~


考试

设计得好的考试能起到四个作用。

 

第一,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调整学习重点。

研究人员说,学生的学习方法能体现他们预期的考试方式(Martinez,1999; Mckeachie and Suinicki, 2006; Wergin, 1988)。

如果他们认为考试将重点考察事实,他们就会背诵详细事实;如果他们认为考试将要求他们解决问题或做分析,他们就会联系这些技能。

第二,  考试能让学生明白哪些话题或技巧他们还没掌握,还需要继续努力。

第三,  考试能帮助老师发现学生的错误和误解,从而调整教学、促进教学。

第四,考试能帮助老师激励学生的学习情况。


设计考试的总体策略

设计考试时,要考虑你想评估什么样的学习:想让学生记住、理解、应用、分析、评估还是创造?预期的结果不同,考试内容的类型和难度、考题量大小、考试时间长短、考卷格式和评分程度都会不同。

通过考试,老师可以了解学生是否正确理解了课程内容(精熟测试),此外,老师还能通过考试看出学生头脑中的实施体系是否形成,以及学生如何看待所学概念(认知测试)。

从某些方面讲,考试决定课程安排。评估能透露出所需努力的程度和标准,透露出课程最重要的是哪个方面、制定考试的第一步就是找出课程不同阶段所需要掌握的基本概念和技能。为了把这些基本内容与评估联系起来,一些专家建议制作一个内容细目表,关键知识和内容列在表格一侧,认知结果或能力水平列在表格首行(比如:记住、理解、应用、分析、评估、创造)。然后只要在每一格内填入相应的问题即可。

有效性指的是基于考试结果做出的判断、决定或行动合理而可信。考试本身其实谈不上有效或无效。有效性涉及考试结果的某一种解读是否充分和恰当。比如,用写作测试的分数来表示学生的写作技能,其有效性就很高,但用这个分数来预测学生之后写作课程能够成功,其有效性就一般。

可靠性是指考试分时可靠一致的程度。比如,不同学生在同一次考试中是否有分数相同或类似的情况?对于普通的随堂考试,最好地方法是问题明确、要求清晰并且评级标准客观。另外,过于小的测试可能会不可靠。

学习能力强,对自己学习水平有信心的学生通常喜欢论文考试,而学习能力差和对考试很紧张的学生更喜欢选择题考试。为了让所有学生都有机会更好展示自己,考卷题目类型要多样化。但是,要获得最佳效果,不要在期末考试中采用全新的考试形式:如小测试和期中考都是选择题形式,就不要以论文写作作为期末考试的全部题型。

研究表明,多数随堂考试都过于偏重学生对信息的记忆(Milton et al.,1986)。为了考查技能,所涉及的题目要用到以下动词(改编自Anderson et al.,2001;Fuhrmann and Grasha,1983;Montepare,2005);

⑴ 考查知识(术语、实施、原理、程序):定义、描述、找出、标注、列出、配对、说出、列提纲、陈述、选择、重述、列表。比如:“列出确定一种新药物潜在毒性的步骤。”

⑵考查理解(理解材料意义):分类、转化、辩护、区分、估计、举例说明、解释、扩展、概括、列举、推测、阐释、预测、总结。比如:“总结结构主义的基本原则。”

⑶考查应用(用概念或远离解决问题;把概念和原理应用到新情境):应用、计算、证明、执行、实施、改变、利用、操作、准备、制造、关联、展示、解决、使用。比如“计算均匀负载下的梁的挠度。”

⑷考查分析能力(理解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找出未声明的假设或逻辑谬误;分辨实施与推断):分析、归因于、图解、分辨、剖析、区分、说明、推测、组织、指出、练习、选择、分离、再分。比如:“在总统的国情咨文中,哪些声明是基于事实的?哪些是基于假设的?”

⑸考查估计能力(判断和评估能力):评估、估计、比较、总结、对比、说服、批评、决定、描述、设计、区别、反驳、评估、解释、判断、证明合理、阐释、证明、推荐、支持、理论化。比如:“为什么巴赫的B小调弥撒被认为是经典?”

⑹考查整合与创造能力(用零部件制造新事物;把不同领域的学习综合起来;用创造性思维解决问题):构建、创造、设计、建构、解释、产生、想象、组织、计划、生产、重新布置、重构、修改。比如:“你怎样重构学校的一天来反应儿童的发展需求?”

至少让研究生助教看看你的考卷初稿并给出评价。能让他们参与设计会更好。那样,他们不仅能给出有用的建议,他们参与试卷设计还能帮助他们给考卷批改评分。

 

资源来源:

《一个好老师必备的教学工具》 (第2版) 芭芭拉•格罗斯•戴维斯 (Barbara Gross Davis)著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北师大教师发展中心”,若侵删。

酷学实验室微信二维码x0.5

扫码关注“酷学实验室”

(微信号:Cool_L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