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2.0 | 教育技术的五大误区

来源:教育技术学

博文>>>http://url.cn/5nDvp0A

教育技术误区940
     大媛说:在“互联网+教育”浪潮的冲击下,越来越多教学者尝试用技术解决教育问题。但很多时候我们花了大量精力和金钱,技术却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到底为什么呢?关于教育技术,赵勇教授总结出了以下教育技术的五大历史误区。


QQ图片20181127095146 (2)

赵勇,现任美国俄勒冈大学教育学院校长讲席教授,全球化与网络教育中心主任,教育测评、教育政策及领导力系教授,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学客座教授,曾任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杰出终身教授;2012年被《技术和教育》杂志评选为“2012年教育技术领域十大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教育技术的五大历史误区

关系误区

什么叫做错误的关系?即教师与机器的关系,就是人机关系,我们没弄清楚,早期在教育技术领域,存在教育替代论,就是我们想用一个技术替代教师。现在这种思潮还在继续往前走。

 

不但有机器替代人的问题,还有机器替代机器的问题,比如不同媒介的相互替代。我们现在有了电子书,家里还要不要纸质版的书?电视出现是不是必然应该取代收音机?这个是我们要考虑的问题。

 

应用误区

技术是拿来创造的,还是拿来消费的?教育心理学有个概念,任何一种学习都是学生自我内在创造的过程,我们称之为建构心理学。记下来的东西很多会忘,学生必须要自己重新构建,但是我们有没有给学生构建的机会?

 

现在大部分是传播性的技术,有很多教育基础软件,或者语言教育软件,纯粹是传播式的,就是我们有一个电子版的,或者是可控制的视频。不是学生创造语言,也不是学生应用语言,而是学生在消费语言。

 

目标误区

目标与目标冲突的问题。传统信息技术应用于学校,很多人认为宏观目标应该是提高考试分数。未来这个目标是不是要变化?

 

实际上,信息技术被我们传统的教育目标限制了,我们的课堂教学、大纲、考试,限制了新技术可能发挥的作用,这是一种错误的关系。新技术出来后,应该重新定义教育,或者语言学习的目标。要从语言能力转化成教育能力和教育目标。

 

假设误区

错误的假设,这个也是很重要的,是纯粹教语言,还是培养我们在虚拟世界里生存的能力?

 

进入21世纪,我们随时生活在两个世界里,一个是物理世界,一个是虚拟世界。现在虚拟世界很大,我们的孩子可能有一半时间在里面,但是他们懂不懂如何在虚拟世界生活呢?不懂。我们还没有学会怎么在虚拟世界生活,我们更没学会如何在虚拟世界学习,我们要帮助学生的不仅仅是在虚拟世界学现实的语言,而且还包括通过虚拟世界生活,学习虚拟世界的语言。

 

实施误区

就是自上而下,而不是自下而上。传统基础教育实施的时候,往往是政府往下推行的,不是教师自发要用的。

 

很多老师说,新的技术,例如电子白板,基本上只有上示范课的时候才用,他没有真正使之融合在自己的教学中。如果要融入到教学,你必须自己不断思考,重新思考这门课的走向。


赵勇教授提出任何的技术,任何的媒介,甚至把人也看成一种技术,都有它的优势和劣势。每一种技术,每一个媒介,每一个设计一定有它的目的,它适用于某一种功能,而不是所有的功能。我们要分析到每一种可能使用的媒介,它的特质、功能、优势和劣势。

 

在智能机器时代,教育向何处去?人工智能把人变为更好的机器,这是不可能的。人工智能应该是让人成为更好的人,而不是更好的机器。

 

教育技术,重点不在于技术,在于教育。技术要为我所用。我们从事这个行业的人,应该是从教育、教学,我们自身的功能出发,改变我们自己。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教育技术学,原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处理,我们将立即更正和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