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 | 一直为人诟病的生师比究竟何为最优?

生师比900x600

来源:麦可思研究

本文共3641字,阅读大约需要6分钟。


大媛说:“生师比”对很多老师来说算是个“若即若离”的概念,从K12到高等教育中好像经常被提及又好像容易被遗忘,大媛看到一篇讨论师生比的文章不错,推荐给大家,可科普、可脑补也可深入讨论~~

 

日前,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官网公布,对其招收的首届本科生的培养将采用“师徒制”指导模式,即设立本科生学业导师。这意味着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生师比将大大优化。生师比是衡量大学师资力量的一种方式。中国大学扩招之后,为人诟病的过高的生师比是不是言过其实?世界上其他大学的生师比如何?最优生师比究竟是怎样的?

有这样一份称得上“神奇”的榜单,榜单内容显示:孟加拉国达卡大学比肩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医科类大学以绝对优势占据榜单前十位置;威斯康星医学院位列世界第一……

是什么样的排名标准会得出这样令人匪夷所思、不明所以的结论?答案是世界顶尖大学生师比排名作为评价高校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许多大学在提交本校师资力量资料时都会提供关于生师比的相关信息,一些世界大学排名也赋予生师比相应权重,将其指标纳入排名考量。而上面提到的这些令人费解的结论就是来自2016年世界各高校提交给泰晤士报进行排名的数据。

拥有最优生师比的100所大学

《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记者卡莉•明斯基曾就2016—2017年泰晤士世界大学排名中各大学提交的生师比数据对世界各顶尖大学进行排名,并列出了世界上拥有最优生师比的100所大学,这些大学来自北美、欧洲、亚洲和中东的23个国家。该榜单显示,在这些拥有最优生师比的100所大学中,美国大学占据主导地位,日本大学紧随其后。

与此同时,我们发现所有入选生师比排名前100的大学都在2016—2017年世界大学排名前600之列。并且,这些大学的生师比均低于或等于9︰1在世界大学排名前800的大学平均生师比均低于16.5︰1

如我们所料,招生总数少于5000人的小型高校拥有更低生师比。但是即使规模大如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有超过15000名学生),它依然保持了有利的生师比。在2016—2017年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居11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生师比仅为3.6︰1。而孟加拉国的达卡大学虽然拥有超过62000人的在校生人数,其生师比却与加州理工学院相近,它是在生师比排名前100的世界大学中在校生规模最为庞大的高校。

在这个榜单中,特别是在前十的排名中,医学相关大学表现尤为突出。其中,威斯康星医学院的表现尤为亮眼。数据显示,该校生师比为0.6︰1,意即是说,在威斯康星医学院,教师实际数量甚至超过学生。由于雄厚的师资力量配备,该校的实习医生能够获得近距离的关注和支持。

生师比900x600

哥本哈根大学在全球顶尖大学生师比排名中位居13,生师比仅为4︰1,这意味着该校每个老师需要教授的学生仅为4个。而事实上该校社会学在校生马尔蒂•阿格透露,跟他一起上讲座类型课程的同学有100人,而每个工作坊约有20~30人。即便如此,他依然与教授课程的老师建立了相对自在且无拘束的关系。他说:“我认为许多教授是伟大的学术偶像,所以我时常会在课堂间歇与他们交谈,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十分友好和坦率,也因为每次交谈都会使我有所收获……我从不害怕在讲演中或者学生培训中提问,我把许多老师当作朋友,是同样的人,即便我们的学历和头衔不同。”

中国大学生师比与世界最优的距离

资源规划特别是关于人力资源的管理,一直以来都是高等教育管理中较为棘手的问题。大学系主任和高等教育教职员工都在致力于为每门课程、部门及学术计划分配终身教职、兼职及访问教授,以此确保每个学术项目的学生对应的教师数量是最理想的。一所大学的生师比是衡量该校师资力量的重要方式。那么究竟什么是生师比?生师比一般是通过学生数量除以教师数量来粗略计算获得,但是在某种程度上还需要考虑到不同大学不同的教职员工雇佣模式。另外,结果还需要根据学科情况进行调整。良好的生师比是判断世界顶尖大学的基本标准。

例如QS或者泰晤士报世界大学排名,作为其质量保障的重要指标,高校必须提交教师分配率。在这些排名中,教师分配率被称作生师比或者师生比。根据QS的说法,该指标主要用来评估雇佣的全职教学人员与招收的全日制学生数量的比例。而泰晤士报则称它相当于全日制同等意义的学生与参与教学和研究的教学人员数量之比。QS世界大学排名赋予了生师比10%的权重,而泰晤士报世界大学排名对此给予的权重为4.5%。QS称该比例让每所高等教育机构对教学和学生提供支持作出承诺,代替其他任何评估教学质量的方法。泰晤士报则认为每个学生接触更多教职员工将更利于营造鼓励参与和互动的教学环境。英国《独立报》在线编辑汤姆•门德尔松认为生师比是很重要的指标,因为尽管没有人保证更多的教职员工会更有益于教学,但通常来讲一所大学聘用的学者越多,学生会得到更密切的关注,他们与教师的互动和交流频率会更加频繁,他们从学位中也将会获得更有价值的内容。

按照教育部文件上的规定,生师比的换算为学生人数除以专任教师数。但是,在实际的统计中,由于统计口径不同,其结果也存在差异。2016年7月,教育部公布了《2015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该公报数据显示,2015年普通高校生师比为17.73︰1,其中,本科学校17.69︰1,高职(专科)学校17.77︰1。

若按照教育部公布的17.73︰1来看,该比例远超过世界许多大学。生师比,直接反映的是师生交流频率,也是体现高校对学生关怀程度的关键指标。拥有更低生师比的大学将更有机会创建有利于学生参与和互动的教学环境。所以,从这方面来看,创建世界一流大学需匹配一流师资力量。生师比数据,我们也需要努力向世界看齐。虽然这些数据不能告诉我们讲授者是否周到、热情,他们反馈邮件和批改作业的时间有多长,或者他们与学生的关系如何,但是更多教师肯定是营造高互动频率、参与度和学术支持的教学环境的良好基础。

 

“生搬硬套”惹是非

 

生师比是反映大学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良好的生师比是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一个部分,它可以被看作学生成就的预报器,同时也是资源规划的工具和参考基准。但它是否真的能测量教育质量?随着大学排名对其的广泛使用,关于它的争议也愈演愈烈。

对于过度依赖生师比数据的情况,每年负责出版英国大学指南的《卫报》曾提出严重警告:生师比只考虑到那些承诺会花大量时间从事教学工作的教职员工,而将那些被归类为研究人员但其实也会从事教学工作的人排除在外。该报认为,简单的生师比并不能精确地反映教学强度,并且也不能揭示谁在从事教学,是世界知名教授还是研究生助教。

英国大学和学院联合会高级研究人员史蒂芬•考特认为,尽管生师比是传统意义上衡量资源管理充分性(如教师可用性)的关键措施,但它其实可能是一个误导指标,该比例并不能与质量或者联系时间直接相关联。

“他们设想的是典型学者的所有时间都用来进行教学,但其实这部分时间还会用于参与研究和其他活动。并且,这些教师的时间还会因为学科、大学不同而存在差异,即便是相同学科的不同阶段,这样的差异也依然存在。”

缺少可用数据的情况之下,考特教授认为,“生师比可以作为粗略的和现成的衡量教职员工充分性以及该校教师能够给予研究及对其学生关注程度的衡量标准。”盖尔•麦克唐纳教授是澳大利亚&新西兰管理学院终生会士,她认为高校面临着通过提高生师比来提升高校产出的压力,尽管生师比同样也被看作质量的保障。她认为生师比是较不稳定的构想,因为它不一定与学生和教职员工的积极或消极产出相关联。

此外,对于过度依赖生师比数据,她还提出了担忧,例如:

因此,麦克唐纳教授提出了一些建议:


新闻链接

据《汉密尔顿新闻》报道,怀卡托大学副校长内尔•奎格利想对他所在的大学进行人事变动。他说他想削减在学校工作的人的数量:“2016年年初的时候我们将学校的教职员工人数与其他大学的教职员工数量进行了粗略的对比,结果显示,与我们的学生数量相比,我们的教职员工过剩。”在另一篇写给该校工作人员的专栏文章中,奎格利说,他计划将除去科学、工程、计算机工程的其他所有教学单位的师生比从1︰20变为1︰25。没有学生人数的急剧增加,奎格利只能通过教职员工过多的方式来达到生师比的调整。这样武断地通过生师比数据来进行裁员的决定一经公布即引起轩然大波。(《汉密尔顿新闻》,2016-10-17)

主要参考文献:Carly Minsky.Top 100 universities with the beststudent-to-staff ratio [EB/OL]. 2016-02-22.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麦可思研究(ID:MyCOS_Research),酷学实验室获授权编辑发表,欢迎分享到朋友圈,其他公众号和媒体转载请联系作者取得授权。

酷学实验室微信二维码x0.5

扫码关注“酷学实验室”

(微信号:Cool_L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