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立学习共同体,提升课堂活力

来源:四川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图片:《双螺旋教学策略》

博文>>>https://mp.weixin.qq.com/s/ZpHF8kWe9QoGYjPG7IjQSA

timg

心理学家指出,人类有成为社会共同体成员的基本需求,我们的学生自然也不例外。如果学生们感到自己是一个学习共同体中受欢迎的、有价值的、有贡献的一份子的话,他们会更加投入到以课堂为基础的学习中。那么,在课堂上营造出一种集体感的策略有哪些呢?

 

远离权威角色


在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中,老师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合作伙伴。教师需要从独享课堂掌控权转变为教师与学生共享课堂的掌控权,即使你还没有准备好彻底改变在课堂上的自我角色,很小的调整也可以向学生传达你想要增加集体感的信息。

 

1.可在课程大纲中加入一条解释你的教学理念的声明,传达出你把自己和学生都视为一个学习共同体中成员的想法。

 

2.尽量减少严厉或过于直接的语言,比如“你必须上交三个项目报告”“若学生未按时上网提交论文,后果自负。”

 

创建一个支持学习共同体的教室环境或网上课程环境


1.网络课堂中,创造一个不必受课本内容限制的可供学生们自由交流的区域

 

2.利用教室里的可移动桌椅布局成灵活多样的圆形或“U”形等,这样的座位编排比固定的横竖排更有利于加强集体感

 

3.尽管教师不能完全掌控教室的物理环境的布置,但是可以考虑通过制作与学科有关的海报,上课前张贴在教室上来强调共同的学习兴趣,课后在取走留在下次课堂上使用。

 

减少匿名:记住学生的名字并帮助学生就记住相互的名字 


在一个自己不被注意也不被需要的课堂环境中,很少有学生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建立一个学习共同体的第一步就是能用学生的名字称呼学生。

 

1.制作照片名册

 

2.使用姓名座牌

 

3.集体合照——-让学生4—6人集体合照,打印,让同学们在自己的图像背面写上自己的名字,组内或全班传阅。如果学生们已经组成了小组,这种方法就特别有效。

 

4.视频介绍——-让学生在一张索引卡上填好个人基本信息,并手拿索引卡录制视频自我介绍

 

5.名字游戏——-老师和学生围成一个圈,首先让大家自我介绍,然后让大家回忆和重复已经介绍过自己的同学的名字。

 

6.面试与介绍—–要求学生找一个搭档并互相采访(问题例如:你是哪个学院?主修什么专业?等等),然后每组同学向另一组同学或全班介绍对方。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网络,原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处理,我们将立即更正和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来自公众号“酷学实验室”

酷学实验室微信二维码x0.5